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孔令仪
7月2日,港交所超20家公司因延迟刊发业绩停牌。
图片来源:港交所披露易网站
具体来看,此次停牌的大部分公司是因为面临复杂的财务状况或不确定性,需要更多时间整理和审核财务数据,由此未能符合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3.49(1)条的规定,即“上市公司须于其财政年度结束后三个月内刊发年度业绩公告”。
根据Choice金融终端提供的公司基本资料,分行业来看,此次因延迟刊发业绩而停牌的建筑业公司占比较高,包括志道国际、铸帝控股等。软件服务业、工用支援业、旅游及休闲设施业也均有公司因此停牌。
此外,7月2日还有一家公司停牌原因较为特殊——正通汽车。该公司停牌主要因为公众持股量降到了15%以下,不符合监管相关规定。
“仍需准备审计资料”是主因
据记者梳理,审计资料尚未准备齐全,是此次大部分停牌公司无法如约刊发业绩的一大因素。
例如,从事贸易采购业务的承辉国际公告称,公司审计人员需要额外时间向供应商、客户、债务人、债权人及投资对象获取证据。具体内容包括合约资产的预期信贷亏损评估、货品及服务的预付款减值评估等等。
从事医疗器械及耗材分销等业务的中国卫生集团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处理审计所需的文件。根据公司目前可得资料,预计将于7月末刊发年报。从事铝制品贸易的志道国际也表示,公司正在与审计人员紧密合作,提供所有资料及文件,以便尽快完成相关程序。
除了主板多家公司宣布停牌,港交所创业板(GEM)亦有百能国际能源、汉诺佳池等公司因未能按时刊发业绩停牌。
分析人士认为,港交所对未按时披露业绩的公司实施停牌措施,旨在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在整个港股市场中,停牌个股的增加代表着监管层对于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视力度加强。如果延迟刊发业绩的公司集中在某些特定行业,可能反映出该行业整体面临的风险和困境,需要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和思考。
先机企业集团:未能按时支付审计人员费用
还有个别港股公司迟迟未刊发年报的原因是未能按时支付审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专业顾问的阶段性费用。
以先机企业集团为例,今年3月21日,该公司宣布“资金告急”。据先机企业集团2024年半年报,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964.1万港元。
先机企业集团表示,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水平较低,用于维持基本运营活动。由于资金水平不足,公司无法确保相关服务的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其审计师和其他相关专业顾问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开展现场审计工作,公司也因此延迟刊发业绩。
公告显示,先机企业集团在2024年期间,主要从事提供放债服务及提供受规管金融服务,以及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物业开发和管理等业务。今年4月3日,先机企业集团公告订立买卖协议,出售一家在香港经营的提供受规管金融服务的子公司。出售事项完成后,公司已停止经营该类业务。
先机企业集团股份已于4月1日起暂停买卖。由于截至6月30日,公司仍未公布2024年全年业绩,其股份将继续暂停买卖,直至刊发该业绩公告为止。为改善现金流,先机企业集团目前采取了库存商铺开售、处置亏损业务、金融资产投资变现、出售自有办公室等措施。
正通汽车:公众持股量不符合要求
正通汽车的停牌原因是公众持股量未符合相关规定。
时间回溯到今年1月25日,正通汽车与其关联公司信达汽车(香港)有限公司订立认购协议。根据该协议,信达汽车(香港)有限公司有条件同意认购正通汽车的66.69亿股认购股份,认购价为每股认购股份0.15港元,总现金代价约10亿港元。
正通汽车表示,公司主要从事4S经销店业务、汽车供应链业务和综合物业业务。本次关连认购事项的最高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9.98亿港元,拟用于支持公司的日常经营、补充流动资金,为未来的战略投资或产业并购市场机遇提供资金,以及偿还现存债务减低财务成本,促进公司核心业务发展。
上述认购事项完成后,信达汽车(香港)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将增至75%。根据相关规则,信达汽车(香港)有限公司需就正通汽车所有股份提出强制性全面要约。
6月30日,正通汽车公告,信达汽车(香港)有限公司已收到要约项下合计15.73亿股股份,占公司截至公告日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15.71%。信达汽车(香港)有限公司接纳上述要约股份的转让后,公司公众股东的持股数量将降至约9.31亿股,占公司截至公告日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9.29%。
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相关规定,如公众持股量降至15%以下,上市公司的股份买卖一般须予以暂停。因此,正通汽车股份已于7月2日起暂停在港交所买卖。